越南纺织业崛起,今年前9月出口额达248亿美元!
近日(10月5日)越通社河内报道:
据越南计划投资部经济区管理司的报告显示,截至目前,越南吸引外资项目共8970个,注册资金累计达约1874亿美元。目前,越南全国工业区总数为327个,总占地面积9.61万公顷,工业用地约达6.57万公顷,占68.4%。其中,已经投入使用的工业区共256个,71个工业区正在进行拆迁补偿中,企业入住率达近75%。越南的制造业发展如火如荼,纺织业也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,那么越南纺织能否取代中国纺织地位?
越南纺织业崛起
今年前9月出口额达248亿美元
目前,越南服装纺织业,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据一席之地。
以往欧洲、美国的服装公司的采购战略是中国以及其他多个国家。而现在改成了中国占30%至50%,越南占10%至30%,再加上其他国家。
2019年前9个月,中美贸易同比下降9%,美国已降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,而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却在背后“捡漏”。
越南工贸部9月30日发布消息称,今年前9月,越南26类商品出口额超10亿美元,占出口总额的89.8%。其中,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呈增长之势,达248亿美元,增长10.4%。
在胡志明市周边,来自中国的纺织企业也在加大投资力度,甚至纷纷用“越南迎来纺织产业黄金十年”来形容这一发展进程,华孚时尚、天虹纺织、鲁泰和百隆东方等大型纺织企业都在越南大幅增扩产能。
配套不完善、成本上涨……
越南纺织优势减弱
▎配套不完善,原料仍需进口。
大部分越南纺织成衣商为加工商,生产原料需自国外进口。越南整体配套不够完善,生产原料约80%依赖自中国、印度及东盟等地进口。
“越南制造不可能完全取代中国制造,顶多只能取代某一产业的部分领域。”一名商界华人指出,“过去五年来,虽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很多,但仍享有出口优势,技术含量高的部分并没有从中国移出来。就连最早从中国转移出来的纺织业也很难完全被替代,一些服装拉链还得从中国进口。”
▎用工荒显现,人力成本上升,互抢工人。
在全球加工制造业转移的大势之下,越南引以为豪的优势正在消失,人力成本水涨船高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短缺,部分地区招工困难。
越南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升,2019年7月决定2020年起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将再上调5.5%,一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将增至442万越南盾(约合1351元人民币);二类地区增至392万越南盾(约合1198元人民币);三类地区增至343万越南盾(约合1056元人民币);四类地区增至307万越南盾(约合945元人民币)。
越南劳务市场情况报告显示,2019年第二季度越南就业人数达到5460万人,全国失业率仅为2%,其中加工制造业、建设、批发和零售等领域的劳动力需求持续增加。
随着大批外国企业的涌入,很多地方出现用工荒。新来的企业只能从原有的企业抢人,甚至出现恶性竞争,你抢我的工人,我抢你的工人。
“最近招工不像以前了,早期招人是我们挑工人,现在想招人甚至要经过中介。”某制造企业负责人抱怨说,“用人标准也放宽了,以前都是20多岁,现在35岁甚至40岁的都有。”
企业普遍预计越南劳动力成本在7年后将与国内持平。
▎工人劳动力效率有待提升。
与中国工人相比,越南工人的生产效率低下。有分析称,柬埔寨服装厂的生产效率仅为中国的60%左右,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稍好一些,约为中国的80%。
一名月收入为750万越南盾(约合2300元人民币)的越南工人表示,收入增加了,他却不想长干,“在台资企业工作压力太大,老板要求高,之后还是想再换回到韩国企业”。
2017年,从东莞转战越南的一家鞋厂尝试了一年后便放弃了,问题出在工人的工作效率上。很多越南工人缺乏成熟的工作经验,加上没有加班习惯,造成生产效率低下,交货时间推迟,最后企业入不敷出。
▎地价,厂房租金等上涨过快。
除了用工荒,大量企业的涌入也让土地价格“水涨船高”。距离胡志明市70公里的同奈省GiangDien工业园,工业用地的租赁价格从2017年的60至70美元/平方米上升到2019年初的90美元/平方米。有些地区租金涨到了130美元/平方米,和中国大城市的工业园区相当。
厂房租金也在快速上升,某纺织厂负责人表示:“这里的租金价格基本上和国内一线城市工业园区差别不大了,基本维持在每平方米4美元。”
▎越南在商品市场运行效率、基础设施建设、商业成熟度及金融市场发展等维度上均有有待提升。
基于行政效率相对较低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、工业体系及金融市场发展均尚不完备等因素,越南在商品市场运行效率、基础设施建设、商业成熟度及金融市场发展等维度上,排名均在全球138个国家中的后50%,且较部分其他主要东南亚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家竞争力相对较弱。
越南纺织尚难取代中国纺织地位
尽管“狼来了”的新闻不断涌现,但综合来看,越南纺织尚难以取代中国纺织地位。
那么,我国纺织服装这一传统优势产业路在何方?如何在新的贸易格局中维持甚至强化既有优势?唯有从“大”向“强”转型,由“制造”向“质/智造”升级,“低端产能转移”+“中高端技术创新”并举;这既符合国际产业发展经验,也正是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努力的方向。站在2019年初,面向未来,我们并不悲观。
推荐阅读:
http://www.pointat.cn/news2/887.html
http://www.pointat.cn/news2/876.html